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发展史和优点

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发展史和优点


一、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发展史

    丙烯酸的首次合成是在1843年。1901年德国的Otto Rohrm发表博土论文,描述醇于丙烯酸甲酯及丙烯酸乙酯所得到的液体缩合产物,并讨论了在这些反应中同时形成的聚合物的化学性质。Rohm博士的工作开始了丙烯酸酯系聚合物在胶黏剂、塑料、涂料及其他工业部门的应用研究。1927年德国的RohmHaas A.G.首次合成商品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929年以来, BASF公司一直从事丙烯酸酯乳液生产。尽管早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直到到20世纪50年代,丙烯酸酯系聚合物才被广泛用作压敏胶黏剂,而直到60年代丙旨系聚合物在压敏胶领域才占有重要地位。

    与其他压敏胶黏剂用的聚合物不同,丙烯酸酯系聚合物能以多种形式应用。聚丙烯酸酯胶有溶液型、水乳型、热熔型和100%反应性固体。最初使用的是聚合物溶液,为解决溶剂排放环境污染问题,逐步发展聚合物乳液。聚合物乳液压敏胶的应用到20世纪70年达到较高水平,其用量超过聚合物溶液型压敏胶。热熔型聚丙烯酸酯压敏胶需进一步研究改进。辐射交联型100%固体聚丙烯酸酯类压敏胶已经投产,但仅用于特殊领域,用量并不大。


二、聚丙烯酸酯系压敏胶的优点

    由一定单体组成的丙烯酸酯共聚物本身就具有压敏性,不需要添加其他增黏剂等即可作压敏胶用。除丙烯酸酯系共聚物外,只有聚乙烯基醚和某些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才具有张一特性。这类单组分胶黏剂比复配型胶黏剂具有更多的优点。

    单组分聚丙烯酸酯系压敏胶的胶层组分均一,不存在低分子量添加剂向胶层表面迁移的现象,避免了由此而造成的胶黏剂与被粘物之间胶接强度的变化。

    丙烯酸酯系聚合物没有不饱和键,作为压敏胶用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良好的低温性还有无色、透明、阳光照射不泛黄等优点。

    丙烯酸酯的品种较多,通常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的4-17碳原子的烷基酯被选用为主要单体,配以适量应单体和少量官能性单体,可以在广泛的温度范围内,按需要制备性能和用途不同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由于聚丙烯酯压敏胶具有上述优点,因而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压敏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分享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