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陆大规模投产的压敏胶是水乳型聚丙烯酸酯系压敏胶,它大量用于BOPP包装胶黏带的生产,其技术来源于台湾亚洲化学的技术基础和美国罗姆哈斯的技术基础。目前全国有几十套每年0.5万~5万吨规模的生产装置。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大陆在丙烯酸压敏胶黏剂的生产技术方面逐渐向全面化方向发展。中国大陆自行开发的聚丙烯酸酯系溶剂型压敏胶和由中国台湾、日本引进技术而投产的同类压敏胶大部分应用于双面胶带、胶粘标签纸的生产。无论是自行开发者还是引进者都取得较好的成果。广东和北方的胶带厂使用台湾技术较多,上海和江浙一带的胶黏制品厂使用上海技术较多。
我国丙烯酸压敏胶黏剂行业发展迅速,前景广阔。从压敏胶的产销量来看, 2004年全年各类压敏胶产销量约34.8万吨,其中乳液型约26.00万吨(主要是聚丙烯酸酯系)、溶剂型约5.90万吨(多数是聚丙烯酸酯系)、热熔型约1.04万吨、橡胶型约1.44万吨。到2008年则发展到全年产销量约45.60万吨,其中乳液型约33. 70万吨(主要是聚丙烯酸酯系)、溶剂型约7.70万吨(多数是聚丙烯酸酯系)、热熔型约1.54万吨、橡胶型约1.96万吨。从压敏胶制品来看, 2009年各类制品产销量约为125亿平方米,2010年则约为136亿平方米,到2011年则上升到约148亿平方米。从胶黏制品进出口量以及金额来看, 2009年进口约11.77万吨、 15.93亿美元;出口分别为45,23万吨和13.28亿美元;到2011年则)进口约为14.83万吨和27.76亿美元;出口分别为约69.35万吨和26.20亿美元。
就世界范围来说,北美作为全球压敏胶带应用市场,地位举足轻重, 2011年胶带用量占全球总用量的26%左右。作为国外压敏胶市场发展分析对象比较有代表性。北美压胶带市场2010年约为6800兆平方米、预计2014年约为8100兆平方米,每年增长率约为3.50%。